崔泓与方以智、黄六郎、温卷等人结伴同游。几人刚要出门,程立雪恰好也来了,便一同出游。
其实,程立雪考中举人后,早已自请当了教谕出仕了。年前南京礼部尚书青睐他的才学,由于尚且达到拣选的年限无法补授知县,于是力荐他参加大挑。
大挑后,他便一直留在南京,直到本月初他才找到机会,特意休沐一个月回乡休整,今日,是他返程的日子。他是特意来看望崔泓的。
说到大挑,众人都很好奇。
程立雪也不藏着掖着,大大方方地告诉了大伙儿。
原来,大挑并不需要考试,只需要前往南京,往六部会堂那么团团一坐,任由六部官员走马灯似的随机挑选。
选中者,即可授予知县等低阶官职。虽然仕途艰难些,但好在不用参加会试。不过劣势也明显,举人未经会试、殿试,没有御赐出身,连个同进士都不是,阅历、履历都不如进士,很难成为中枢大臣、封疆大吏,大概在地方官职上打转终老。
而且,由于无须考试,只是看人选人,所以“大挑”漏洞挺大。燕朝极其重视官员相貌,官位愈高,人也愈发仪表堂堂,通俗地说,南北六部均是老美男子。老美男子参加的大挑,自然只会挑出另一批小美男子来。
起初,程立雪十分抗拒,生怕一不小心就背上徒有其表的骂名。但那位年方不惑、年少有为的前科探花、出身翰林院的冒尚书十分“巧舌如簧”,忽悠人很有一套。愣是把冰雪聪明的程立雪给忽悠去南京了,然后被冒尚书一眼挑中,全票通过。
明明事先说好的授予知县,结果恰逢礼部有个八十岁的主事告老还乡,程立雪就莫名其妙地成了南京礼部的六品主事,被冒尚书支配得团团转,好不容易才以回乡收拾衣物的名义告假回来。
硬生生地家赖了近一个月后,冒尚书连发加急信函催促他回去,不得以,他只好动身。
今天是最后期限,刚好崔泓下场科考今天发案。是以,程立雪选择今天整理好行囊顺道过来看望崔泓。
与越郡其实县不一样的是,越郡与吴县府衙均在同一地,因此吴县并未有县城一说,直接就是钱塘城——柳永有词云: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由于正值县试,众多学子涌入钱塘城,慕名齐聚堤坝,游览“烟柳画桥”,只为看一看“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两岸“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崔泓、方以智、程立雪等一行人才刚游览了“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豪奢市井,还未及体验“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的绮丽光景,便已迎来“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没错,发案了!
王山气喘吁吁地赶来报信时,崔泓正打赏一位说书人。
一行人赶到贡院,发案现场已经鼓乐齐鸣。发案用的圆形的“团案”。案上有名的考生,所有名字一圈一圈地写就,一共有里外两圈。名字写在外圈的是前三十名,名字写在里圈的是后二十名,圈的最中间,用朱笔写着“中”字。
崔泓的名字在外圈正中间的位置,字的位置比其他人都提高了一格。
这便是案首。
方以智名字在他旁边,是第二名。
王山虽然没读过几年书,但他认得崔泓的名字,一看崔泓是案首,便当场开怀大笑:“太好了!案首是我家三公子!!!”
县试案首,无须再参加府试即可按照旧例进学,得到秀才功名。除案首外,县试前十也有嘉奖:府试时,提坐堂号,全场瞩目。
众人纷纷对崔泓投来赞许、艳羡的目光,偶有不服和嫉妒,但文人爱风度,大家也面子上也都过得去。
“恭喜崔兄。”方以智是第二名,虽然与案首失之交臂,但他并未放在心上。方家家学渊博,他一路考至进士、进入翰林院是板上钉钉的事,不在于是否有案首的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