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第一,是我们严密的空中侦察,这样他的活动必须压缩到夜间,地点必须是有地形或者树林遮盖的地区,但是印度的核装置过大,限制了运输手段,只能是载重卡车,这样大部分山区不适合其通行,这会大大缩小他的活动空间和时间。”
老丁说道。虽然谈论战局时,常常需要料敌从宽的态度,不过能从敌人的角度思考他们的难处,也自有其意义。
“第二呢?”
“第二,就是他的人手越来越少了,美国人通报海豹的前一次突击,杀死了56人,雪狼昨天夜里交战,清点出40到42具尸体,也就是说2天内已经报销了一个连。据我们掌握到的,上个月洛桑向提斯普尔索要军需物资和空中运力的情报看,洛桑的部队在极限时有2000至2500人。大部分都已经被我们消灭了,有一部分在其内部火并中损失掉了。在他枪杀第51直升机中队的印度飞行员后前,可能还有五百五十人左右,而而这会儿应该不到四百人了。”
“但是人少了更不容易暴露。卫星和无人机的作用会被抵消。”
“是的,所以他想出了渗透作战的策略,现在汽车、军装都齐备了,下一步就是混进我们中间,引爆核弹。”丁克广推理道。
“那又该如何应对?”谈到这些,林多难免些气馁,原本洛桑只剩下了三四百人,完全可以忽略其威胁了,但是他手里又有了2颗核弹。
“我觉得有一件事,其实对敌人不利,还是得提一下。”
“哦?继续说。”
“这股敌人目前在布拉马普特拉河以南,他们不太可能穿过戒备严密的大桥进入指挥部核心地区。”
“他们完全可以在大河南岸引爆吗,这可不是一般的炸弹。”
“总装备部研究了山鹰缴获的印度核装置外围设备,以及战略部队司令部印发的发射装置的技术规范和使用细则,发现这个装置对火箭运载的环境做了严苛而又繁复的强化处置。”
“嗯,这是必须的,他们的小型化做的很差。”
“运输细则的要求也奇高到了不合理的地步,非常不利于机动部署。”
“我没太听明白。”
“就是说运输时,必须进行恒温的保存,防震指标很苛刻,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检测外围线路,引爆前需经过另外十一道相关检测,还需要有稳定的电源系统,为主要起爆设备充电,原则上,要做到这些必须有专业部队随同。这还不是全部的麻烦。”
“呵呵,有点意思了,还有什么?”
“你是说,即使引爆,它有可能不炸?”
“是的,八成的可能是一次不充分的,一两千吨的核爆,如同1998年他们在试验场起爆的那次,也可能只是一颗脏弹。上级派来的紧急处置部队今天晚上就到了,器材明天早上到,以防最坏的可能。考虑到阿萨姆地区地广人稀,如果只是一颗脏弹的话……”
“话是这么说,但是能把这种威胁掐死在摇篮里,还是最好的选项。”
林淮生当然知道老丁的意思,但是他的战争已经完美收官,不希望有谁冒出来来破坏。
他悻悻地走出指挥部的时候,头上密集的直升机编队正飞向贾布瓦。
伤员以及第一批俘虏积极分子的运输已经展开,接下来军事斗争会渐渐让步于政治攻势,情报部门已经制定了完整的计划,彻底破坏印度在阿萨姆地区本不牢固的政权组织,大约有会几个新的内陆国家会同时出现在这个地区,而国际上会有遍布亚非拉的十几个国家和政府组织,在第一时间承认,而洛桑的存在始终严重威胁着所有计划的进行。
11月中旬以后,本地陆上运输将渐渐封闭,再以后只能靠阿萨姆地区的机场了,考虑到路上运输只占总运输量的百分之五,倒也并不让参谋长挂怀。他迅速地将这场战斗的经历在眼前飞回溯了一遍,印度军队的表现没有高于或者低于当初的预期,他们并不是不堪一击,也不是那么的坚韧不拔,但是战果大大高出了预期。如果不是新德里过度地要求他的军队去完成不现实的反击任务,敌人可以利用四周的山势,将战争演变成一场一字平推的消耗战,敌人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希望集中兵力决战,结果这正中了自己的下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