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桥地处城东,灯景不能与金梁桥同日而语,且说上半夜河灯还会陆续放出,及至夜半,金梁桥下‘万灯过境’,才堪称盛景!”嘉王轻摇折扇,侃侃而谈。
“不过人也极多罢?”看着翘首西顾的天子,郭偕显然话外有音。
嘉王一愣,讪笑收扇:“此是自然!彼时万人同桥,争相竞睹,实是连步都迈不开,且说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多时也瞧不清什么,更不必说其间尚不乏因摩擦磕碰而起争执者,乃是秽语频出、推搡不断,实也扫兴。”
“遂不如,”郭偕接言,“在人少安谧处静观。臣记得宫中的秋晖阁便能远观州河,想来登高远瞻,盛景当不输于外。”
自知他再说下去,便要劝自归返了,穆昀祈一时言出模棱:“观灯,自还是临水近赏适宜。”似怕他反驳,目光一徘徊,落在一侧的荀渺身上,转过话锋:“今日既巧遇,则先前朕问过之事,荀卿可有拿定主意?”
荀渺深揖:“陛下,臣权衡之后,决意去兴州!”话才落,似觉耳根一热,回眸果见身侧人正盯着自己。
一怔一愣间,又闻天子郑重之声:“你可想好了,兴州地处边陲,苦寒而兵祸多发,你此一去,官阶虽较外任夔州要高一级,然安危不可测。朕与你时日斟酌,便是望你深思熟虑、量力而行。”
荀渺恭敬:“陛下体恤,臣不胜感激!但人臣之义,忠正为高,伏节为贤。臣受天恩庇护,沐圣泽日久,本当思报,遂此一回,已然决心下定,领兴州通判一职,还望天意成全!”
“这般……”知他并非虚言,穆昀祈颔首:“那便……”话才出口,竟被打断。
“陛下三思!”是郭偕。
皱皱眉,穆昀祈略不悦:“郭卿于此有异议?”
“正是!”那人倒不避讳,“臣以为,荀省丞体质孱弱,恐难抵御北地严寒,且说兴州是边境要塞,战事多发、兵情多变,荀省丞年岁尚轻,登科后又仕途平顺,未历过风浪,遂恐难担此重任!”
“你……”荀渺情急:“郭将军此言,难道是忘了汝初涉沙场时,尚不及我此刻年长么?且说履历非凭空积累,人皆有首回,世上有几人是生来便天赋异禀?再者,远的不提,便说方才赴任兴州的邵经略使,不也是少年登科,便逢乱出仕西北么?既汝等皆可为,为何我不能为?”
“此一时,彼一时,两厢景况不同,怎可同日而语?”郭偕口气加重:“你履历尚浅,何必贪功冒进,急求升迁?须知这般,于己于人,皆是无益!”
“好了!”穆昀祈终难再忍,转身踱步:“朕以为荀卿所言不无道理,他虽年轻,但见识未必就浅。再说西北如今大体算安宁,虽羌胡残部偶还来扰,但邵景珩已亲往坐镇,其人威名远扬,胡部获悉自不敢轻举妄动,即便来扰,面对数十倍于他的振兴军,又何成气候?遂郭卿方才,着实言过其实。”
眉心一紧,郭偕终将到嘴边的话咽下,垂眸不再言语。
荀渺又拜:“臣谢陛下成全!”
穆昀祈回身:“事既定,朕明日便下旨,你且好生打点准备,至多十日后启程北上。”
“是——”荀渺语未落,却闻桥头嘉王欣喜的声音——
“看,灯又来了!”
众人不约而同聚拢上前,凭栏翘首,一观盛景。惟留桥头一人孤身独立,定定盯着挤在人群中那个孱弱却倔强的背影,浅出一声叹息。
三轮灯观罢,已过亥正,穆昀祈心知再不回,他人不言,郭偕必然又要催促,遂索性先开口:“时辰不早,朕便先回了。”下巴点点身后:“朕有这许多侍卫傍身,自去无碍。郭卿不必相送,自伴嘉王回府即好。”言罢不容余者答话,转身便走,似怕晚一步事即生变一般。
眼看御驾远去,荀渺向嘉王一揖作别,便唤喜福,孰料那狗闻声非但不近前,竟还退到郭偕身后,一屁股坐地稳若泰山,一面歪脑袋望来,其姿其态,实看不出是挑衅,还是乞怜。
荀渺一时来气,使出威逼利诱、恐吓怒骂之法,可惜无一凑效,倒是他堂堂天子儒官、饱学之士,当街与只狗吵闹喧哗,实有失体面。冷静下来,自也懊恼,心知对面一干人无不在忍笑,自低头强不令面上的红晕透皮而出,向嘉王一拱手:“这畜生难得外出,或是受惊之故,此刻不愿走动,便随他去罢,荀某就先行一步,由此拜别大王!”言罢转身,似恨不得生出双翅膀来飞离这令他难堪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