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经典小说馆>修真仙侠>医宋 > 第二百八十六章 明升暗降
    圣旨上说,岳飞以孤军收复燕云,功莫大焉,即日起升任枢密使,并要其立刻赶赴临安上任,军队则暂时交由张俊接管,具体安排等岳飞抵达临安后再说。枢密使是宋代军事部门的最高长官,相当于后世的国防部长,相对于岳飞原先的河东总督一职来说,官阶上的确升迁了一大截,而且还是文官,可以说是“出将入相”了。

    但对岳飞这样长期驻守边疆的武将来说,一旦脱离了自己的军队,就像是鱼儿离开了水,何况南宋的枢密使权力较之北宋时期已经削弱了很多(其实是将原先属于枢密使掌握的一部分权力转移到了丞相那里,所以南宋权相很多,有秦桧、张浚、韩?胄、史弥远、贾似道等一大帮人,与北宋时期君、相、枢密使、御史台各司其职、权力较为平衡的情况大不相同。),所以这道圣旨根本就是明升暗降,要削了岳飞的兵权。

    岳飞一心为国,如今功业未成(岳飞想要再接再厉、“直捣黄龙”,彻底摧毁金人的巢穴,但在朝廷方面看来,收复燕云之后却应该见好就收,让国内休养生息了,毕竟重视民生甚于版图一直是宋代统治阶层的主流价值观。),却落得如此下场,怎能不寒心、不震惊、不愤怒呢?

    不过,岳飞最终还是咽下心中的苦涩,接受了朝廷的诏令,这固然是因为他一直以来坚持的人生观令其不敢违抗朝廷和皇帝的权威,却更是因为形势所迫,不得不这样罢了。因为宣读圣旨的,正是得意洋洋的张俊,而他那本来在岳飞强烈要求下被迫驻扎于燕京城外的五万大军,此时赫然已经全部驻进了城里

    如果岳飞想要动用武力的话,张俊纵然无论兵将都不是“岳家军”的对手,也根本不必畏惧。因为征伐锦州的宋军由于后方巩固,不必担心粮道被断,所以为了减轻后勤压力,军中存粮一直不多,存粮从来没超过一个月的量,基本上都靠后方源源不断地运来。现在如果岳飞真要与张俊火并的话,燕京城高大坚固,守军与粮草也都比较充足,就算岳飞现在依然掌握着巅峰状态的全部“岳家军”,也没把握在一个月内破城。何况,岳飞一直以忠君思想教育部下,现在朝廷的旨意摆在那里,起兵反抗就是叛乱,到时候又有多少人会愿意继续追随他呢?

    而且,从张俊能够兵不血刃地带兵进城一举接管燕京的防务来看,这次朝廷的举动显然是蓄谋已久的,只怕此时老家河东也早被朝廷以类似的手段接管了,而将士们的家人可几乎都留在那里,还有几个人能够狠下决心与朝廷为敌呢?岳飞在军中的威望再高,也很难重得过他们的家人啊!

    另外,岳飞本来早就担心自己出征之后,张俊这个老狐狸会带兵进城夺权,所以并不是没有预作安排,但从张俊架都没打就轻松拿下了燕京来看,城内的“岳家军”中肯定出了叛徒,而且地位肯定还不低,数量恐怕也不止一个。既然城内的守军之中出了叛徒,那么岳飞自然会怀疑自己身边可能也有叛徒存在,即使没有,军中猜忌也已经产生,这仗还怎么打得赢啊?

    所以虽然对自己被解除军权一事很不忿,但岳飞最后还是只得老老实实地接旨,不过为了防止张俊将他一手调教出来的精兵强将全部毁掉,岳飞还是让儿子岳云和爱将张宪留了下来,嘱咐他们小事上不要和张俊对着干,但大是大非上一定要看紧了,不能让人乱来

    张俊宣读的诏书不止是针对岳飞的那一道(这一道是密诏,张俊出发前就接到了。),还有一道是针对那些被金人释放的大宋宗室和老臣(这一道是明诏,是朝廷收到岳飞军报,得知金人已经释放了那些“包袱”后发出的。)。

    如果这事摆在北宋中期,那会很麻烦,大臣还好办,老的就致仕吧,在北地新生出的小孩直接遣散回原籍就好,最多给点赏赐或者恩荫,算是这些年里受苦的补偿。但宗室成员的待遇在中国古代却一般都是世袭的,这几百人如果都恢复他们以前的爵位和俸禄,那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长期财政赤字(注1)的大宋朝廷来说,尤其如此。

    好在当年王安石变法时做了件好事,他规定远房的宗室子弟将被取消皇族身份,降为庶民,不过他们从此可以自谋生计,也能科举做官,算是一个补偿,这样一来朝廷的负担就大大减轻了。要不然一直按老规矩搞下去,皇族的后代“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关键是皇族生育率比全国平均值高得多,即使赵宋皇族是中国古代大一统皇朝中生育能力最差的,徽宗赵佶这个种马皇帝留下的血脉除外,那数量就太可怕了,国家再有钱也总有一天会养不起的。

    注1:虽然边疆地区大搞“地区承包”后朝廷的负担减轻了很多,但没过多久,贪腐程度就愈发恶化(因为财政状况改善,贪污的空间也跟着扩大了。尤其宋朝一直纵容贪污,百官自然纷纷放手大干,现在可不是历史上贪污几十两银子就要砍头的明朝洪武年间,将好不容易扭亏为盈的财政再次送回了地底的深渊,于是朝廷很快就又只能靠变卖国有资产来支撑(尽管国家大,按说几百年也卖不光,但如果哪位皇帝或者宰相开窍,想到贱卖国有资产的话。

    好在岭南发行纸币一事启发了朝廷,开始比历史上更早地滥印“会子”,情况才缓和了下来。虽然除了卫王府系统的官吏,大宋绝大多数的君臣都不懂得发行纸币需要准备金的概念,但纸币印多了会贬值的问题,他们还是知道的。不过,知道归知道,为了应付眼前的困难,当权者们可顾不得几十年以后的事了。再说了,对宰相们来说,如果多年以后危机爆发将他们的继任者弄下台,那反而会形成对比,提高他们自己在历史上的评价,这不是挺好吗?v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