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赵旉已经能够进行一些深层次的思考,尽管时间不能维持多久。某天他突然发现南宋其实一直都不缺名将,前期将星云集就不用说了,中期也有毕再遇(辛弃疾能力应该有,但战例太少。),后期更是有孟珙、吕文焕、王坚等诸多名将,可明君与贤相却反而一直稀缺,实在令人想不通。
在皇位世袭制度下,皇帝贤明是强求不了的,可文明程度天下第一的煌煌大宋,居然连能够胜任宰相一职的人都很难找到,听起来似乎很是荒谬,但这却是不争的事实。究其缘由,很可能跟科举制的确立与宋代开始的文武分家有关。
在秦代以后的大多数朝代,一个合格的宰相不但要管理政务,还要兼顾军事,名相诸葛亮、王猛、刘穆之、房玄龄等人要么自己能够带兵,要么至少能够参赞军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的话,要么无法防止武将拥兵自重(宰相弱势,为了巩固国防,不得不放权给武将,如晚唐时期。),要么就是边军与中枢配合不好(宰相强势,不愿放权,不懂却乱插手。),以致战场损兵折将,如北宋与交趾之战和南宋时期的几次北伐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