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庵的这件事,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瓜太多,不知道吃哪个”。
水月庵的尼姑偷人?这香艳的事儿当然容易流传。但是,水月庵没有在民间经营过香火灵验的名声本来就落魄,净虚也不希望庵中人来人往,这不正经的乡野小庙,出个风流尼姑……
貌似这剧情不算很少见?
至少和别的一比,就全不算什么了。
妇人们都对那包揽诉讼的后宅夫人们品头论足,对智信的经历表示不齿,对那倒霉被牵连的贾家姑娘表示怜悯……
而卖官鬻爵、包揽诉讼、南安郡王、储位之争……那认出二皇子门客的公子哥儿,和大皇子的母家沾亲带故
这一类政治相关的消息,则是京城里老少爷们最爱的话题。
当然,那传说中倒霉被牵连的贾家姑娘们,也难免要被拉出来品头论足一番。
至于为何会如此,得说还是因为贾琰。
吴家和二皇子出手,不想牵连太多,他们派出去的手下,也都知道避讳。熙凤等人的反应又很快。本来吧,完全可能蜗居院中,等着风波过去,再收拢人手离开。
但贾琰带着一群公子哥儿一冲阵……
那些公子哥儿,哪里会考虑得那么周全。
他们见外面打成了一团,就当贾家的女眷已经被冲突了,自然是要去救人啊。
不等贾琰反应过来,这些公子哥儿在完全占据上风之后,就冲进水月庵去了。一通乱哄哄的到处乱找。
还包括那位来拜访的夫人的儿子,以及偷偷摸摸来看人的卢家小公子。
而守在熙凤两人院子里的,本来就没两个人。
且看到那些衣着华贵的公子哥儿,也缺了两分底气。就让人闯了进去。
然后,宝钗和迎春就倒了霉。
作为未嫁的姑娘,却也落到了许多非亲非故的少年郎眼中。而宝钗又是何等风姿?当场就倾倒了好几个。
贾琰的朋友就算了,文采不够。那卢小公子,当场就给宝钗作诗一首,回家就主动要求卢家提亲。
这件事传回贾家,王夫人几乎当场气晕。
——虽然事后的事情证明她应该不是气的。
但不管怎么说,这件事对迎春和宝钗两人确实是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来是在相看迎春的那家人没了下文,传话说等段时间再说。
而卢家,本来是打算好了,宝钗真是个绝世美人就来薛家求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