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经典小说馆>穿越历史>长歌似锦年 > 第三十七章 请各位多多指教
    国子苑作为璟阑第一学府,所教内容包罗万象。

    踏入门中方觉国子苑之大,亭台楼阁,鳞次栉比。学子们的朗朗书声处处可闻。

    国子苑设有多个学管,不同的学管分教不同的内容。

    最基本的是稚学馆,主要教学内容是稚子启蒙。帝京各个世家的男童年满六岁便会被送到此处接受启蒙教育,女童根本没有入学的机会。

    盛德馆主要是讲德行操守,这是每一位考入国子苑的学子必修的课程,讲学者多是礼部官员,璟阑朝臣每月有三日公休,礼部会请德高望重者到国子苑讲学半日,大哥的岳丈便是礼部尚书,据说他经常因手下官员不肯牺牲公休日到学堂上课而苦恼,最后只能自己代劳。

    声乐馆主教声乐礼学,声乐者便是八音之学,礼学便是重大节日的祭祀礼仪,这两门主要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开课不多,却因夫子多为宫中高级乐师而格外受到吹捧;天术馆主教九章算术、奇门遁甲、天文历法等,此等学科太费脑子,不纳入科举范围之内,学者甚少,学成者可直接进钦天监。

    苑中还有一个大校场,有武官专教骑射武术,本是必修之课程,因近年来重文轻武,必修课渐渐也没人上了,武官们乐得清闲。

    最受欢迎的便是国学馆,主教国学如四书五经、儒家经典等,每三年一次的科举试题都是选自这些经典。国学馆讲学者多为国学大家,每月初国学馆前都会张贴本月讲学的内容与讲学者,学子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听讲,这就是考验讲学者魅力的时候了,听说国学大师李淼淼曾经创下千人听课的纪录,连国学馆的树上都爬满了人。我颇为好奇这李淼淼是不是内功深厚,练过狮吼功,不然那排在后面之人怕是听到的唯有寂寞。

    由于国力日渐昌盛,各国质子与学者慕名前来学习璟阑文化,陆续有人考进国子苑,圣上近两年又让工部建了同文馆,请朝中擅长外文的官员专门将璟阑文字翻译成其他国家文字,以便他国质子与来璟阑学习的他国学子翻阅。

    大国风范,和而不同。

    是圣上对国子苑的最新定义。

    然而以上一切学馆与我毫无关系。

    因为我去的是女学馆。

    原本国子苑并无女学馆,先皇有一天不知道抽了什么风,在御花园举办了个才艺表演大赛,然而他发现他的嫔妃们除了弹琴就是跳舞,要么就是现场比赛绣鸳鸯戏水,等绣好太阳都已经下山了。能与他对诗之人少之又少,书法能如他法眼的更是一个都没有,他的内心升起了一种恐惧。

    那是对璟阑大好河山改名易姓的恐惧感,皇帝的职责是治理国家,而后宫娘娘的职责是生出优秀的孩子继承他的皇位继续治理国家。然而一个只会唱歌跳舞弹琴绣花的母亲如何能养育出气吞山河的帝王呢?

    家庭学习氛围与胎教是很重要的啊!

    太后娘娘,在那时还只是一个才人在那次比赛中以其出众的才气得到先皇青睐,先皇问她为何如此有才,她不敢隐瞒,道自己年少无知时曾女扮男装随兄长到国子苑听讲。

    先皇觉得果然才女与别的妖艳贱货有所不同,当晚便宠幸了她,并下令国子苑开设女学馆,京中女子有才气者,可入馆学习。

    这便是有名的女子版“知识改变命运”事件。

    璟阑虽民风开放,男女大防还是颇为注重的。

    许多学究认为让女子入国子苑太过荒唐,但又不能忤逆圣上的意思,因此故意设下门槛。

    京中十二至十六周岁的世家女子,必须通过濯考方能入学,一年只有一次濯考机会,若是没考过,须下一年再来,三次不过便永不能入学。

    女学馆是一栋三层楼房,每一层教授的内容不一样。

    妇德妇容自是必修课程,《女诫》、四书五经皆为必背内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要学,香料花木、玉器古玩等高品位物件的制作与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