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经典小说馆>玄幻奇幻>姑父1Ⅴ1季衍 > 二十四章 、麦老板误我!
    蔡元培此次赴欧美考察,固♆🆆然是为躲避危险🗒而促发,但当时学界也确有好多事情需要他到国外处理。

    其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各国的教育、科学、文化均发生一定变革,对此加以考察,对国内五四运动后的文化建设是很必要⚴🕪🌟的。

    其二、学界发起“退款兴🐈♟学”运🏹动后,各国反应不一,需要蔡元培这样的有力之士☌♦大力推动。

    其三、北京大学计划营建新图书馆🅛🇒🗽,海外募捐是资金的🅓🆉重大来源。

    其四、邀请海外知名学🕡🋍😃者来华讲🏹学或🜻🇗😩者来北大任教。

    等等。

    不🇓过,在所有的问题中,最♆🆆为迫切的还是🇴留法勤工俭学面临的问题。

    前面说过,为了鼓励中国青年到法国学习,李石曾与蔡元培等已经付👲🌯出了多年的努力。1912年他们在北京成立了“留法俭学会”,1912🌨至1913年间他们送走100多名中等家庭的俭学生前往法国,超过以往官费生🀦⚬的总数。

    1🇓915年,李、蔡等人又在巴黎成立了“留法🄜⚅勤工俭学会”、1916年3月在巴黎联合法国友好人士成立了“法华教🖼🗻育会”。

    1917年,蔡、李二人回到北京成立了“华法教育会”和“留法🕎🈣勤工俭学会”,与在法国的相应机构呼应。极力主张“勤于做工,俭以求学,以进劳动者之智识”,引导大批有志青年🅶特别是贫寒子弟走出国门认识世界,在中国首创平等的、大众的留学路径,努力为国家的未来培养人才。

    在李石曾、蔡元培等人的推动下,留法勤工俭学号召传遍全国。特别是第四批起,出发在五四运动发生之后,赴法求索真理以救国⚴🕪🌟的热血青年人数大增。留法勤工俭学生来自中国18个省,除多数是中学生以外,还有小学生、师范生、大专生、教师、工人、商人,以及在政界任职者和退伍军人等。

    到法国后他们大多要工读兼顾。据不完全统计🞛🔸🅝,他们就读的学校有30余所🏙,做过工的工厂有60多处。此次空前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无论在中国的政治、科技、教育还是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都造就了一批栋梁人才。其中有后来成为中国政界领袖及要员的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何长工、李维汉、李富春、蔡畅等;科学家钱三强、严济慈、张竞生;艺术家🇰🜋🀨徐悲鸿、林风眠、潘玉良等;翻译家李健吾、作家盛成等各学科领域的优秀人才。他们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脱颖而出,成为20世纪引领中国革命和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中法文化交流的先驱。

    一百年前在上海欢🜠送第一批留法勤工俭学生赴法之时,当时参与创办发动此运动的吴玉章先生发表演说,阐明留法初衷:“现在世界的新思想、新科学及此次世界和平会议🅽🋿🟉,皆在法国,诸君前往,不但能学得物质上文明,并可养成高尚的理想,将来归国,以贡献于吾国社会,必能为社会开一新纪元,其功业自不可限量。”

    留法勤工俭学在一战期间,法国劳力缺乏,即很容易找到工作“勤工“,又可🚡🔹🅤“俭学”,可谓正逢其时。但是,一战后法国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物资匮乏、经济萧条。致使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学生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陷入了困境。

    1920年6月后,大批的军人复员找不到工作,法☤🁛🆞国的经济情况更加糟糕。

    俭🇓学生们找不到工作,处境及其艰难,只能依靠法华教育会救济😙。教育会这样的民间组织,财力自然很有限,无力承担如此重的负担,这🖶🗉🙲便使得教育会和学生的关系日益恶化。

    同年🕢🋕🙋7月,蔡元培和李石曾连发两封电报,嘱教育会挪用正在筹建的中法大学的经费用以维持学生的基本生活,但这些经费也是很有限的。8月,又派高鲁赴法处理勤工俭学的事务,高🅶到法后🟆便全面改组了法华教育会,成立学生事务部。但这样做治标不治本,俭学生们需要钱来生活,而此时的教育会已两手空空。

    就是在这样的时候,蔡元培来到了法国。他的到来,在那里的人们看来“若大旱之望云霓,以为解决此困难问题唯有斯人”。然而,蔡元培此行,他只带来一笔须转交湖南学⚅生的湘省的捐助款,别无任何救助资金。

    而此时,法华教育会的财政已经频临破产。从1920年11月到翌年1月,三个月平均每个月经费开资🉾增加四倍多♘,贷款已增加三倍多,教育会负债已高达六十余万法郎。

    面对如此情况,蔡元培能有什么办法?连日里,他听取了各方面的情况后,🏙于1月12日和16日,分别以会长名义,发布两个公告。

    第一个通告说,华法教育会、勤工俭学会、俭学会性质不明,是造成👲🌯矛盾的主要原因。因此,、勤工俭学会、俭学会应由学生自行组织,与华法教育会分立,对于勤工俭学会、俭学会,华法教育会只从旁襄助。至于经济方面,须以省为单位寻求帮助。

    第二个通告则宣布:“华法教育会对于俭学生及勤工俭学⚚👾生,脱卸一切经济上之责任,只负精神上之援助”,对学生的经济救济只维持到2月底为止。

    对此,蔡元🊂培在日记中写道:“在巴黎参加学生善后委员会,因留法勤工俭学生未失业时有存款于华法教育会,及失业者多,皆向会求助,会中款拙。即暂挪学生存款作挹注。积久,不但求助者无助,提存款者亦不能照付。遂滋纠纷。现委员会议决,速筹法币六十万法郎,还所🝦🍗挪存款及再发七十人维持费两⛿☥🁡个月,此后华法教育会不再过问学生经费事。”

    “速筹法币六十万法郎,还所挪存款及再发七十🄜⚅人维持费⚚👾两个月”,对于蔡元培和华法教育会来说,应当是尽了最大的努力,但俭学生和勤工俭学生可不这样看。两个通告一出,立刻引出俭学生和法勤工俭🙐🉥学生的强烈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