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大年初二,吃肉就吃腻了,咱今儿就聊聊粗粮吧。
有一回要哄孩子们午睡😂⚈,临睡前我刚蒸了两屉窝窝头,于是让正在🛇🚕📐玩儿手机的夫人帮忙照看着点儿。
等我把孩子们哄睡了,进厨房一看,好家伙,蒸锅都熏黑了,里外都黑黢黢的!再看夫人那故作低眉顺眼的样子,我🖧🕃就知道,准是手机闹的。本人惧内,也就不便说什么了。赶紧把”焊在”屉上的窝头们一个⛃🗬个儿的起出来⚃🎯,码在盖帘儿上。
然后我故意喊道:”好家伙,还是夫人有本事,快来看嘿!”夫人好奇的探头问道:“怎么啦?”我挑着大拇指笑着说🙥:”你看你本事多大,愣是用蒸锅做出了贴饼子,瞧这焦黄儿焦黄儿的底,嘣儿脆!”夫人听了大⛥笑。
说起蒸窝头,我挺有发言权的。
小的时候🎹🕾🏏母亲把我寄养在农村,还在好几个村儿住过,那真是各村儿有各村的高招儿啊!
现在我还依稀记得,小时候在通县吃过一种红色的小窝头,甜丝丝的,口感很细腻🞘🔜🁝。至今没考证出到底是高粱面儿的🖧🕃还是⛐🙡红薯面儿的?只记得当年在炕桌旁,大人们看我吃了一个又吃一个的,就对我说:”这东西把干的,不能多吃!”据此,我猜测应该是高粱面儿的。可是高粱面儿也不甜呀?!而且高粱面儿蒸出来也不是红亮儿的呀!
当年的农村种高粱的倒是不少,通常都是红高粱,因为它高产。但是口感不好,多用来酿酒。白高粱口感好一些,但是产量低。因此村民都是把红高粱磨成粉,和玉米面掺在一起蒸窝头。话说这玉米面☏⚄🎺儿不是口感更不好吗,两样儿掺一块儿就好了?莫非产生了化学作用?!反正据说高粱面儿这东西不能多吃,容易大便干燥!
红薯面儿就高级多了。😂⚈红薯刨成片儿,用线儿穿成串儿挂起来,或者单摆浮搁的码在高粱杆儿穿成的圆盖帘儿上,然后蹬着梯子搁在房顶上晾干,要晾成那种一敲当当响🃅🕕的干!我住的那家院子一角儿有个🞏手推的小石磨,干透的红薯片儿就是用它碾成粉的。做窝窝头的时候,把红薯粉掺在玉米面儿里,这样蒸出来的窝窝头是红亮儿的,口感细腻还甜丝丝的。写到这儿,嗯,我确信,当年我吃的就是掺了红薯面儿的窝窝头,我莫非被大人们骗了?!
四五岁的时候,我从通县搬去丰台樊村儿,住在大姨家。那会儿农村还是蒸窝头的时候多,白面馍不常吃。大姨夫是村里的厨师傅,村里但凡有个红白喜🕎寿事,都会叫他去,而且蒸窝头也是把好手儿。
大姨夫做窝头讲究。把中粗玉米面儿、小米面儿和黄豆面儿按比例掺和到一起,比例是一份儿的玉米面中,掺入四分之一份的小米面儿和八分之一份儿的黄豆面儿。倒入用温水澥开的老面肥,水量可大些,🗳以略湿润粘手🖇为宜,因为后期水分会被玉米面儿💆吸收的,放在炕头上静止发酵至两倍大。
蒸的时候,先将柴锅中的水烧开,然后往柴锅里放一个竹坯子绑成的米字型蒸架,上面再铺上浸湿的厚屉布。一切准备就绪后,大姨夫端过面盆,放在灶台上,捧起一把揣好碱的玉米面团儿,就那么三颠两捅的,一个黄白的窝窝头就放在了热气蒸腾的屉布上。不消一会儿,一屉的窝窝头就全码放🃅🕛好了。盖上厚重的大木盖子,灶膛里再加两把细劈柴,齐活,就等着一会儿接锅了。土灶的柴火硬,不消半小时一屉黄灿灿的窝窝头就蒸得了。还没揭锅,满屋子就是粮食丰盈的味道。
窝窝🃲头一上桌儿,都是侧放着,个顶个儿都是薄皮儿大眼儿。捡一🛇🚕📐个一掰两半儿,伴着缕缕的热气,不管是就着大葱蘸酱,还是抹上半块儿臭豆腐,都是最具乡土气的豪放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