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1993年的悲喜剧
157
想到🞹🙇自己即将离开旗山和中旗公司,杨少宗心中有着很多的不舍和担心,可他知道自己必🞳😋须放下这一切继续向前走。
旗山人民公社需要🞷😶自己去解决一些问题🞲😇⚺,中旗公司也同样如此。
在91年-92年的大扩张中,中旗公司表面上扩张的非常迅猛,但这种扩张实际上是非常狡诈的,中旗公司在兼并国有企业的过程中几乎只选择资产非常优良的国有骨干企业,对于这些表面上亏损企业,中旗公司只是简单的清除了他们的债务,切割掉一部分包袱资产和人员,为他们挣脱国有机制的僵化束缚,提高企业管理层的收入和激励分配,引入责🂸📡任管理体系,对企业管理层进行系统的培训。
事实上,中旗公司对👊这些收购企业的改革只是处于一个很低的层面,并没有深入进去。
以宁州水泥总厂为例,它的资产总额是三千万左右,负债1740万,91年的亏损是483万,职工总数4722人,三产职工占33%,中旗公司以不足一千万的价位兼并,将其所有的债务切割,由中旗公司宁州分公司统一承担,随即对管理人员和职工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培训整顿,将三产职工分流,通过和宁州市委的协议将退休职工的负担一次性买断,将他们纳入市退休基金中,总职工☯数缩减到1558人。
在此基础上,中旗公司对宁州水泥总厂继续投入650万的改造资金,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基础待遇和激🐾🅛励分配,并签署一份可能要🗚🜊等五到十年才能实现的高🜍管配股初步协议。
中旗公司本身并没有真正介入企业的管理,在为期三个月整顿和托管结束后,通常只派遣一名监管主任长期维持原有的培训和责🝒👴任管理工作,其他的正常运营工作还是由原厂的企管人员负责🝶。
就整个水泥产业而言,中旗公司一共兼并17家国有中大型的水泥厂,总计只派遣了二十多人负责监管⛟资产运营,并没有进行更深入的改革,只要保证这些企🜍业不再🇺🝤🍅亏损即可,而这就是中旗公司的底线。
随着后期的运🎲作,中旗公司会不断🚴从这些水泥厂中抽调表现好的管理人员,哪个厂的效益最好,哪个厂的厂长就可以提拔🙒起来,负责整个海螺水泥集团的运转,通过内部调整的这种方式陆续完成对整个水泥产业的整合。
实际上,中旗公司是用贷款换时间,将兼并企业的债务和不良资产剥离给母公司,让下面的企业轻装上阵,迅速扭转局面,而中旗公司则依靠和各级市委的协议,☖⛅不断套取新的贷款来维持🏀这个局面。
这种运作方式是中旗公司可以大规模兼并企业,但又能尽快改变局面的主要原因,可这种运作方🁗🅿式的负面因素也是很明显的,因为是用贷款换时间,虽然兼并的这些企业运转开始走向正轨,中旗母公司本身承担的债务危机却是很重的。
中旗本身的资金🙜和债务压力是非常大的,如果不是92年通过倒卖铜铝赚了一笔横财,加上在南海倒卖地皮也赚了不少横财,中旗基本很难撑住这么大的压力,即便如此,在随后的几年里,中旗公司也需要逐步调整,慢慢消化现有的债务压力。
如果央行采取金融紧缩🗤政策,中旗的压力就会明显增大。
所以,在93年-94年,中旗必须采取更加谨慎的兼并策略,📤🜳🆌减少兼并数量,并尽快让一部分优🜵🆢👏质资产上市,缓解债务压力。
这就是杨少宗对中旗公司目🈨🀴前的一个担忧,他比较庆幸的是中旗公🞡司的管理团队相对都比较清醒,大家还是可以支撑住的。
次日凌晨,杨少宗乘坐西南航空安排的转机飞回宁州,回到旗山后,他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陈广明一起出席了闭幕式,并通过执委会的临时调整安排🍗☙了陈广明发言。
在这🞹🙇个中国经济一年政策的晴雨表和窗口,陈广明有点出人意料的忽然提出中国经济有硬着陆🗮🟂🚑的风险,年🐾🅛内要对全国宏观经济实施微调,缩减通货膨胀的压力。
这样的讲话让所有人参加会议的***吃一惊,人们终于意💏🐹🄱识到1993年将是中央宏观调控急剧紧缩的一年。
关于这一点,中旗公司在92年年底的时候,大家在内部会议上就有过这个猜测,胡祖铭和钱嘉威都建议地产业迅速紧缩,特别是南海特区的地产业,那毫无疑🔁♐问是个大泡沫,现在除了中央🝶不知道,全国谁不知道?
在陈广明抛出紧缩论之前,中旗资产管理公司旗下各路资金都从地产业套现撤离,海澜市的地产近乎在一个月内停顿了一下,在继续有大量资金涌入疯炒的情况下☖⛅,可以想象中旗系从海澜撤走的资金规模有多大。
如果容副总理知道,他能把杨少宗给剁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中旗系在操作海澜地产的过程中一贯是非常谨慎的,中旗置地公司虽然连续做了多个楼盘,但都是正规建成销售一空,富旗和其他关联下属的“皮包公🗸☰司”炒来炒去,但不细查是找不到中旗系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