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经典小说馆>玄幻奇幻>刀豆图片 > 五章 、这么强烈的吗?
    对于一个学校,最主要的资源无非是两个:一个是有一批杰出的教师,一🔐⛘个是高素质的学生。马上给学生实行“大换血”是不可🁢🇞能的🍱🋵🝭,能做的只能是在整顿教师队伍上下功夫。

    在当时北大,文科🙼🏱是守旧派最为集中之处、是北大教育革🃛😡🂸新的首要障碍。因此,整顿北大首先是要整顿北大🚧🕲文科。对于这件事,蔡元培在没上任之前就已有打算,就是采纳汤尔和与沈尹默这二人的建议,聘任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陈独秀为文科学长,接替业已辞职的原学长夏锡琪。

    有记载🐀☛⛲,蔡先生于12月21日到☖⛂北京后,先访医专校长汤尔和,问北大情形。

    汤说:“文科学长如未定,可请陈仲甫君,陈君现改名独秀,主编《新青年》杂志,确可为青年的指导者。”汤尔和取了十几本《新青🐾🅛年》杂志给蔡先生看,蔡先生对于陈仲甫,本来有一种不忘的印象,刘师培🄯曾告诉蔡先生,有一种在芜湖发行的白话报(《安徽俗论报》),发起的几个人都因困苦及危险而散去了,陈仲甫一个人又支持了好几个月。蔡先生很佩服他的毅力和责任心。

    此前,沈尹默曾提出过同样的建议,听了汤尔和的话,又翻阅了《新青年》,🖷🗏🚤蔡元培便决意聘用陈🛜🝑独秀。

    1916年12月的北京,天寒地冻。

    在北京前门附近的旅♸🍏馆走廊🇆🖑👽,有一位身穿🝸🏹长袍,戴着眼镜的文化人不停徘徊。

    旅馆伙计一打听,原来是这位先生要拜访一位客人,可是这个人正在客房里睡觉。这位先生招呼伙计不要叫醒他,而是拿一个凳子坐在房门口等候🚧🕰。

    这位先🐀☛⛲生,就是蔡元培💉🏽🟢。而他想🗐🚲🗐见的人,是陈独秀。

    此🉜🈆时,陈独秀刚好因事来京,客居在前门附近,蔡先生从汤🅵🊶🔶尔和处得知陈独秀的住址。

    蔡元培数次亲自登门,诚心相邀。陈因在沪主编《新青年》不肯答应。后蔡主动提出可以把《新青年》搬到🚧🕲北京来办,学校会尽力予以支持,陈终于欣然应允。他还同时推荐《新青年🃊🖊🐹》的投稿人胡🎲适。

    蔡元培读过胡适🞙🔡🂌🞙🔡🂌的文章,慕名已久,一口答应,并一再叮🃛😡🂸嘱陈尽快催促胡速来。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陈庆同,陈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早期主要领导人。

    陈独秀1927年7月离开中央。1929🚋👷年🍎11月因就中东路事件发表不同意见而被开除党籍。1931年5月成立的“左派反对派”,推选陈独秀为中央书记。

    1932年10月被国民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四川江津(今属重庆市)直到逝世。

    自幼丧父,随人称“白胡爹爹”的祖⛧🜶父🉚🇻🝱修习四书五经。

    18⛚🛀🙕96年,考中秀才,次年应江南乡试落第。18岁撰文《扬子🗵☓江形势论略》。

    1898年维新变法失败和1900年八国联军对中国的侵略,使他受到很大震动。1901年至1915年,先后五次东渡日本求学或避难,🆺🔫接受民主主义思想。1897年,入杭州“中🊯📲🞰西求是书院”学习。1899年,因有反清言论被“中西求是书院”开除🎊🏖🚉。1901年,因为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受清政府通缉,从安庆逃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学习。

    1902年,参🞙🔡🂌与成立东京青年会。1902年至1903年间,先后三次举办爱国演说会。1903年,陈独秀回国在安庆筹建安徽爱国会,因被清廷察觉,出走上海。1903年7月,在上海协助章士钊主编《国民日报》。1904🄿🃔年,回安徽创🞢🕳办《安徽俗话报》,是最早使用白话文进行通俗宣传的报刊之一。1905年,在芜湖组织安徽第一个具有军事色彩的革命组织岳王会。1907年,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后转入早稻田大学。回国后,去浙江陆军学堂任教。

    1911年辛亥革命后,陈独秀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这个时期,陈独秀成为安徽地区民主🗵☚革命的领军人物,他虽然没有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但他是辛亥革命的积极参加📼☩者。

    1913年,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1914年🖷🗏🚤,出狱后到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他写文章用“独秀”笔名,来源于家乡的独秀山。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翌年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

    这位⛚🛀🙕以宣扬“德先生”和“赛先生☖⛂”而著称陈独秀的到来,使很多人敏銳的感觉到了,蔡元培这位🛜🝑新上任的校长,整顿学校的决心和魄力。

    而事实上,陈独秀的任教,对北大教育革新的意义也确极为重大。他上任文科学长,催发了🗵☚北大在文化革新方面的锐气,尤其是他带来了一份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刊物——《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