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经典小说馆>科幻灵异>汉末温侯 > 第六十一章:狠心诛杀四叛士,留心纾解众军心
    第六十一章:狠心诛杀四叛士,留心纾解众军心

    狼骑,吕布亲属的精锐,虽在名目上有五千人,但是真正算得上精锐的却只有两千余人。一支部队是否算得上精锐,不但要看战士的个人素质,而且训练,配合,装备等等都是缺一不可,等经过数场血与火的磨练之后,成为真正的百战之兵,最后才是所谓的精锐。不过成为精锐部队这在古代是非常难得的,因为当时战事频繁,而医疗水平却是极低,上述的几个条件中首先便是要保住性命。而吕布军中虽然有些钱财多余可以锻造铠甲兵器,但是亦不过得兵两千给予装备,而这六人恰恰是在当中。

    吕布很是愤怒,想不到自己最为看重的狼骑部队中居然会出现这等败类,不由杀意凛然。尽管吕布可以在战场上无视对手,也不必理会他们身后是否有什么牵挂,但是在战场后却是极为爱护百姓甚至是那些俘虏,原因无他,只是希望能够获得他们的信任,在这乱世创造出一方乐土。

    千里白骨的事情却不能发生在吕布的势力范围内,五胡乱华的历史悲剧更加不能再自己面前发生,而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保住那些有生力量,便是民心,但是这些猪狗不如的东西居然在残害无辜的百姓,丢尽吕布的脸面。

    那六人见是吕布亲来,知道大事不妙,本以为睡了一个平常女子倒也是小事,但不料这里的百姓平时极为团结,眼见如此便纷纷赶制,以至于让他们不得走脱,后来更是惊动了巡防队去通知了魏续。因为他们六人狼骑的特殊身份,便是魏续也是不能将他们如何,又见百姓激愤,只得叫人维持好这里,接着亲自去告知吕布。

    吕布沉默之后便是大怒道:“犯下军中铁纪,还要做缩头乌龟,无端的辱没了狼骑的军号,你们也算的我吕布的人吗?”

    闻听吕布骂言,当中有两人还算良知未泯,不由心生悔恨,也不愿多做顽抗,便走出房屋,见吕布在前,齐齐跪下,低头不语。

    而另四人暗中则是使了眼色,也是出去,等离吕布三步之远的时候,却是突然发难。在他们看来,以吕布以往对待违反军纪的人那是绝对不肯轻饶的,故而反正逃不出一死,还不如挟持吕布,一来可以逃得升天,二来若是可以拿吕布前往邺城请功,这可是天大的好处。本来他们可没有这等胆色,但是今日吕布前来未带方天画戟,未穿雁翎金甲,不过是便衣罢了,而且魏续等人也不敢上前还在后面维持次序,在那与百姓对持,故而只不过吕布一人离得他们最近,而他四人无不是狼骑中的精英,每个的身材都是不弱与吕布,想来吕布虽善于马战却不长近身搏斗,以四敌一定能成功。一旦有了这个心思,他们便也不惧吕布往日的威名,不过微微颤抖的双拳还是可以看出他们的紧张。

    吕布就在上位,察言观色早有小成,见他们四人紧握双拳,目露凶光,便知道他们的心思,不由也起了杀意,他是绝对不能容许别人的背叛的。

    四人蓦然扑向吕布,倒也占得位置,居然是合围之势。

    却不料吕布不但武技高强,近身搏斗技巧更是他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只片刻时间就将四人打到在地,只听得数声骨裂声音,那几人便哀嚎不止,一时间居然将百姓的吵杂声也压了下去。

    “魏续,将这几人带到军营,本将要当着所有将士门前,杀一儆百。”吕布怒而离去,只留下魏续前去押送,却发现三人断手断脚,另一人却是被吕布击中喉骨,已经身亡,而另外二人见了自家主公的雷霆手段仍旧心有余悸,庆幸自己未曾动手。

    吕布行到外圈,见这些百姓哑口无言,自己也是冷声道:“本将军法严明,尔等可选出几人跟随前去,看我幽州军是否有包庇之行。”

    那些百姓本来还是义愤填膺的,现在却为吕布所为震撼,又闻得所言,便推选了十余人连带刚才那说话的老者跟着魏续等人前往城外的军营。

    一干众将,颜良,文丑,田丰,皇甫郦等人也是个个被通知前往,一路上遇见却是问起原因,只道说是出了事情,却也说不清楚。

    众将来到狼骑军营,但见吕布立在点将台,而他前面却是躺着几人,跪着几人,另外居然还有一些百姓样子的人也在军中。

    颜良等人拜见过吕布之后,分站两边。

    吕布声大,虽然校场空旷,但也是让大部分人听得明白,得闻其中缘由,有人愤怒,有人冷漠,也有人不以为然,种种表情不一而足,心中暗道:连连大胜,却是让将士们生出骄傲之色,而且还产生高于普通百姓的错觉,这是极为危险的信号。

    “本将白身之时,便曾见过百姓无依为贼所凌,起兵之初,又在长子城见官军害人,心中每每想到此处,便要问到底我们是为了什么而从军的?为了一口吃的?我想不是,做贼也有吃的,而且还不用受我军法制约;为了建功立业?我且问你们,如何建功立业?”

    见吕布提问,前面一名小将大着胆子大声回答道:“杀黄巾,杀蛮夷。”其余人也是一阵附和。

    吕布又问:“为何杀黄巾?”

    小将道:“因为他们造反,抢劫城镇。”

    “那为何杀蛮夷?”

    小将回道:“因为他们杀我们大汉子弟,而且无恶不作。”